人间词话的经典语录
1、唐五代北宋词,可谓生香真色。若云间诸公,则彩花耳。
2、白石写景之作,如“二十四桥仍在,波心荡、冷月无声”,“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”,“高树晚蝉,说西风消息”,虽格韵高绝,然如雾里看花,终隔一层。梅溪、梦窗诸家写景之病,皆在一隔字。北宋风流,渡江遂绝,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?
3、诗之境阔,词之言长。
4、有我之境,以我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色彩。无我之境,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。
5、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。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。以其所见者真,所知者深也。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,百不失一。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。
6、散文易学而难工,韵文难学而易工。近体诗易学而难工,古体诗难学而易工。小令易学而难工,长调难学而易工。
7、诗人对宇宙人生,须入乎其内,又须出乎其外。入乎其内,故能写之。出乎其外,故能观之。入乎其内,故有生气。出乎其外,故有高致。
8、压制他人之后,才能凸显出自己的存在;或者压制他人之后,才能安慰自己的无能;抑或污蔑他人之后,才能满足自己的卑下。
9、陌上金丸看落羽,闺中素手试调醯。
10、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。唯言情体物,穷极工巧,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。但恨创调之才多,创意之才少耳。
11、无我之境,人惟于静中得之。有我之境,于由动之静时得之。
12、词以境界为最上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
13、美成能入而不出。白石以降,于此二事皆未梦见。
14、有造境,有写境,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分别。因大诗人所造之境,必合乎自然,所写之境,亦必邻于理想故也。
15、自然中之物,互相限制。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,必遗其关系,限制之处。故虽写实家,亦理想家也。又虽如何虚构之境,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,而其构造,亦必从自然之法则。故虽理想家,亦写实家也。
16、有造境,有写境,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分别。
17、诗有题而诗亡,词有题而词亡。
18、梅溪、梦窗、玉田、草窗、西麓诸家,词虽不同,然同失之肤浅,虽时代使然,亦其才分有限也。近人弃周鼎而宝康瓠,实难索解。
19、盛唐诸公唯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故其妙处,透澈玲珑,不可凑泊,如空中之音,相中之色,水中之影,镜中之象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20、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。
21、自是思量渠不成,人间总被思量误。
22、古诗云:“谁能思不歌,谁能饥不食。”诗词者,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。
23、温飞卿之词,句秀也。韦端己之词,骨秀也。李重光之词,神秀也。
24、如观一幅佳山水,而即曰此某山某河,可乎?诗有题而诗亡,词有题而词亡。
25、政治家之眼,域于一人一事。诗人之眼,则通古今而观之。词人观物,须用诗人之眼,不可用政治家之眼。故感事、怀古等作,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。
26、自然中之物,互相关系,互相限制。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,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,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。
27、词人想象,直悟月轮绕地之理,与科学家密合,可谓神悟。
28、时人间方究哲学,静观人生哀乐,感概系之。
29、诗之唐中叶以后,殆为羔雁之具矣。故五代北宋之诗,佳者绝少,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。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,词胜于诗远甚。以其写之于诗者,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。至南宋以后,词亦为羔雁之具,而词亦替矣。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。
30、客观之诗人,不可不多阅世。阅世愈深,则材料愈丰富,愈变化,水浒传,红楼梦之作者是也。主观之诗人,不必多阅世。阅世愈浅,则性情愈真,李后主是也。
31、言气质,言神韵,不如言境界。有境界,本也。气质、神韵,末也。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。
32、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,不使隶事之句,不用粉饰之字,则于此道已过半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