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心雕龙中名句
1.意授于思,言授于意,密则无际,疏则千里。
2.文虽新而有质,色虽糅而有本,此立赋之大体也。
3.以少总多,情貌无遗。
4.夫属碑之体,资乎史才,其序则传,其文则铭。
5.立文之道,唯字与义。字以训正,义以理宣。
6.生也有涯,无涯惟智。逐物实难,凭性良易。傲岸泉石,咀嚼文义。文果载心,余心有寄。
7.是以意授于思,言授于意,密则无际,疏则千里,或理在方寸而求知域表,或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。
8.或体目文字,或图象品物,纤巧以弄思,浅察以衒辞,义欲婉而正,辞欲隐而显。
9.子建士衡,咸有佳篇。
10.是以义同于诔,而文实告神,诔首而哀末,颂体而视仪,太祝所读,固祝之文者也。
11.强志足以成务,博见足以穷理,酌古御今,治繁总要,此其体也。
12.身挫凭乎道胜,时屯寄于情泰,莫不渊岳其心,麟凤其采,此立体之大要也。
13.缀文者情动而辞发,观文者披文以入情。
14.精理为文,秀气成采。
15.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
16.情者,文之经;辞者,理之纬。经正而后纬成,理定而后辞畅,此立文之本源也。
17.辞之待骨,如体之形骸;情之含风,犹形之包气。
18.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
19.夫玄黄色杂,方圆体分,日月叠璧,以垂丽天之象;山川焕绮,以铺理地之形:此盖道之文也。
20.文之思也,其神远矣。故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;悄焉动容,视通万里;吟咏之间,吐纳珠玉之声;眉睫之前,卷舒风云之色;其思理之致乎!故思理为妙,神与物游。神居胸臆,而志气统其关键;物沿耳目,而辞令管其枢机。枢机方通,则物无隐貌;关键将塞,则神有遁心。
21.音实难知,知实难逢,逢其知音,千载其一乎!
22.规范本体谓之熔,剪截浮词谓之裁。
23.慷慨以任气,磊落以使才。
24.若夫四言正体,则雅润为本;五言流调,则清丽居宗,华实异用,惟才所安。
25.吟咏之间,吐纳珠玉之声。
26.斯则野诵之变体,浸被乎人事矣。
27.春秋代序,阴阳惨舒,物色之动,心亦摇焉。
28.陶铸性情,功在上哲。
29.意翻空而易奇,言徵实而难巧也。
30.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。
31.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。
32.比者,附也;兴者,起也。
33.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;悄然动客,视通万里,吟咏之间,吐钠珠玉之声;眉睫之前,卷舒风云之色。
34.妙极生知,睿哲惟宰。精理为文,秀气成采。
35.吕氏鉴远而体周,淮南泛采而文丽:斯则得百氏之华采,而辞气之大略也。
36.此圣文之殊致,表里之异体者也。
37.义贵圆通,辞忌枝碎。
38.为情者要约而写真,为文者淫丽而烦滥。
39.陈思之表,独冠群才。观其体赡而律调,辞清而志显,应物制巧,随变生趣,执辔有馀,故能缓急应节矣。
40.陈思叨名,而体实繁缓。
41.道心惟微,神理设教。
42.水性虚而沦漪结,木体实而花萼振,文附质也。
43.其褒贬杂居,固末代之讹体也。
44.赋者,铺也,铺采攡文,体物写志也。
45.辞之待骨,如体之树骸;情之含风,犹形之包气。
46.气往轹古,辞来切今,惊采绝艳,难与并能矣。
47.权衡损益,斟酌浓淡,芟繁剪秽,弛于负担。
48.惟人参之,性灵所锺,是谓三才。
49.志足而言文,情信而辞巧。
50.人之禀才,迟速易分;文之载体,大小殊功;相如含笔而腐毫,杨雄辍翰而惊梦,桓谭疾感于苦思,王充气竭于沉虑,张衡研京以十年,左思练都以一纪。
51.深文隐蔚,余味曲包。
52.自斯以后,体宪风流矣。
53.至石渠论艺,白虎通讲,述圣通经,论家之正体也。
54.采缛于正始,力柔于建安。
55.箴者,所以攻疾防患,喻针石也。
56.词自己作,虽合赋体,明而未融。
57.陆机才欲窥深,辞务索广,故思能入巧,而不制繁。
58.情动而言形,理发而文见。
59.研阅以穷照,驯致以绎辞。
60.积学以储宝,酌理以富才,研阅以穷照,驯致以绎辞。
61.夫京殿苑猎,述行序志,并体国经野,义尚光大。
62.夫情动而言形,理发而文见。
63.虎豹无文,则鞟同犬羊;犀兕有皮,而色资丹漆,质待文也。
64.因夸以成状,沿饰而得奇也。
65.构位之始,宜明大体,树骨于训典之区,选言于宏富之路;使意古而不晦于深,文今而不坠于浅;义吐光芒,辞成廉锷,则为伟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