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经里的经典名句
1.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。
2.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。不敬其亲,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礼。
3.夫孝,天之经,地之义,民之行也。
4.立身行道,名扬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
5.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;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;言满天下无口过,行满天下无怨恶。
6.以孝事君则忠,以敬事长则顺。忠顺不失,以事其上,然后能保其禄位。
7.则天之明,因地之利,以顺天下。
8.家贫亲老,不为禄仕,二不孝也。
9.非先王之法服,不敢服;非先王之法言,不敢道;非先王之德行,不敢。
10.以富贵而下人,何人不尊:以富贵而爱人,何人不亲。
11.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
12.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
13.天地之性,人为贵。
14.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
15.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
16.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
17.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
18.要君者无上,非圣人者无法,非孝者无亲。
19.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
20.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;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
21.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
22.夫孝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
23.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,盖天子之孝也。
24.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。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。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。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。
25.天地之性,人为贵。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
26.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。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。
27.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
28.圣人之教,不肃而成,其政不严而治,其所因者本也。
29.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
30.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。
31.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。
32.故以孝事君则忠,以敬事长则顺。忠顺不失,以事其上,然后能保其禄位。
33.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天地之经,而民是则之。
34.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
35.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
36.所敬者寡,而悦者众,此之谓要道也。
37.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;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。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。满而不溢,所以长守富也。富贵不离其身,然后能保其社稷,而和其民人。盖诸侯之孝也。
38.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
39.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。
40.礼者,敬而已矣。
41.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天地之经,而民是则之。则天之明,因地之利,以顺天下。
42.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故自天子至于庶人,孝无终始,而患不及者,未之有也。
43.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。
44.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。
45.事亲者,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不争。
46.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。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。
47.生则亲安之,祭则鬼享之。是以天下和平,灾害不生,祸乱不作。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。
48.出入扶持须谨慎,朝夕伺候莫厌烦。
49.爱敬尽于事亲,而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。
50.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。
51.亲爱之心,生于孩幼。
52.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;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。
53.宗庙致敬,鬼神著矣。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
54.宗庙致敬,不忘亲也;修身慎行,恐辱先也。
55.爹娘面前能尽孝,一孝就是好儿男;翁婆身上能尽孝,又落孝来又落贤。
56.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
57.故当不义,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,臣不可以不争于君。
58.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
59.富贵不离其身,然后能保其社稷,而和其民人。
60.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
61.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。
62.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。爱敬尽于事亲,而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。盖天子之孝也。
63.爱敬尽于事亲,而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。盖天子之孝也。
64.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
65.言满天下无口过,行满天下无怨恶。
66.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复坐,吾语汝。
67.移风易俗,莫善于礼。
68.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
69.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。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。是以行成于内,而名立于后世矣。
70.修身慎行,恐辱先也。
71.爱亲者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不敢慢于人。
72.资于事父以事母,而爱同;资于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
73.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
74.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
75.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。
76.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复坐,吾语汝。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
77.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其亲。
78.敬其父,则子悦;敬其兄,则弟悦;敬其君,则臣悦;敬一人,而千万人悦。所敬者寡,而悦者众,此之谓要道也。
79.父母生之,续莫大焉;君亲临之,厚莫重焉。
80.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
81.上不骄,高而不危;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。
82.先之以敬让,而民不争;导之以礼乐,而民和睦;示之以好恶,而民知禁。
83.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,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
84.父子之道,天性也。
85.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
86.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。
87.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。
88.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;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。
89.治国者,不敢侮于鳏寡,而况于士民乎,故得民众之欢心。
90.不义,则诤之。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?
91.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。
92.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要君者无上,非圣人者无法,非孝者无亲。此大乱之道也。